為調研蠶桑絲綢產業發展現狀,加強中印兩國絲綢企業和組織走訪互動,促進國際絲綢聯盟(ISU)成員單位交流合作,2025年5月25日至5月26日,聯盟成員印度絲綢協會(SAI)團一行9人來訪ISU秘書處并考察絲綢產業,張國強與S.B.Dandin副會長舉行了交流座談,聯盟副秘書長卞幸兒、秘書劉雙雙、呂柳潔陪同考察絲綢。
張對S.B.Dandin副會長和SAI團的到訪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國際絲綢聯盟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包括歷年組織召開的聯盟成員會議和主題論壇、組織開展的國際絲綢產業考察走訪、組織開展的蠶桑絲綢產業專題研究,同時也分享了聯盟單位凱喜雅的發展歷程以及在絲綢大紡織全產業鏈、桑蠶絲生物科技產業鏈等方面的發展布局與戰略規劃絲綢。S.B.Dandin副會長對聯盟秘書處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謝,介紹了SAI的基本情況和重點活動,并就印度當前的桑蠶品種及其區域分布、蠶絲產量和生產現狀、絲綢產品進出口貿易以及印度蠶桑產業的發展優勢、挑戰與未來愿景作了分享。會上,雙方就中印兩國蠶桑業發展趨勢、技術與設備創新、蠶絲品質提升及國際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雙方一致認為應加強ISU和SAI之間的交流互動與資源共享,推動全球絲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印度蠶桑絲綢產業簡介
據印度絲綢協會介紹,印度是僅次于的全球第二大生絲生產國,2023-24年度蠶絲總產量為38913噸絲綢。商業化蠶品種以桑蠶為主,其次包括柞蠶、蓖麻蠶(又名木薯繭)、姆加蠶等野蠶。印度全域適合種桑養蠶,主要區域集中在印度南部,蠶絲產量占比高達69%,其他地區占比31%。印度2023-24年度絲綢產品出口總額達2.3億美元,產品結構包括紗線、面料及制成品、成衣、地毯和廢絲,出口市場覆蓋全球30個國家,重點出口國家包括阿聯酋、、,英國、澳大利亞及意大利。印度也是生絲進口主要國家,2023-24年度進口量為2650噸。
考察期間,ISU秘書處陪同SAI團一行先后走訪了絲綢博物館、浙江蠶緣家紡股份有限公司、凱喜雅產業鏈相關生產環節絲綢。SAI團了解了絲綢傳統歷史文化,蠶絲被的生產工藝流程,現代化蠶桑生產模式,蠶桑綜合利用發展成果以及傳統特的絲綢終端產品,并與相關考察單位聚焦優質蠶桑品種培育、智能化蠶桑系統及蠶桑副產品的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了重點交流。
SAI團參觀走訪聯盟副單位絲綢博物館
聯盟理事單位浙江蠶緣家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倪冬棟接待SAI團一行
凱喜雅控股公司副總經理祝正獻接待SAI團一行
浙江絲綢科技有限公司臨安織造分公司副總經理方衛東接待SAI團一行
SAI團一行參觀聯盟單位凱喜雅絲綢產品展tin
印度絲綢協會于2024年加入國際絲綢聯盟,成為繼意大利、法國、巴西、、越南、、加納等國之后的又一個國家級成員組織絲綢。未來,雙方將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定期開展專業技術對話,強化資源互通共享,搭建產業合作平臺,攜手促進全球絲綢產業穩健可持續發展。
印度絲綢協會Silk Association of India (SAI)
SAI是印度一家與中央和州攜手合作、推動全國蠶桑業發展的非組織,于2006年根據《卡納塔克邦社團法案(1960年)》注冊成立絲綢。該協會的主要目標是與各邦中與蠶桑業發展有關的部門以及中央絲綢會密切合作,推動蠶桑產業的發展。目前,SAI擁有 400 多名會員,包括蠶桑農民、注冊蠶種生產商(RSP)、小蠶飼育中心 (CRC)經營者、繅絲工、織工、染工、退休科學家以及州和中央官員。SAI設有執行會,由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秘書、副秘書、財務主管以及12名蠶桑行業各個領域的執行組成。執行會成員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會議,組建危機管理小組,以應對行業各個部門不時遇到的問題。SAI致力于培養所有利益相關者對行業發展的意識、為可持續的養蠶業提供技術支持、幫扶蠶桑村實現整體發展等活動。此外,SAI也會適時提出對策建議來緩解一些問題。
來源:國際絲綢聯盟秘書處